區焯凡文化專輯-中國通史詩歌全文解說
區焯凡寫於乙未年寅 (2015)黃帝唐虞夏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但望褒姒惹一笑,累得平王兩頭遊
中國歷史上都認為中國人是黃帝的後裔,黃帝統一中原﹝黃河流域,河南省一帶﹞之後三傳到唐堯,堯再傳虞舜,兩人都是史上的聖人,舜禪位﹝上古禪讓與賢﹞給治水有功的大禹,禹得位後改國號夏,夏禹死後,相傳禹本來要禪讓給皋陶,皋陶早亡,就決定傳給皋陶之子伯益,但諸侯認為伯益未夠資歷而改為支持禹之子啟繼位;有史家認為是啟策動諸侯擁立自己繼位的,自此開展以家族血源相傳的世襲王朝。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夏桀,因為暴政惹起其他部族反抗,最後由殷族的成湯推翻了夏,改國號商﹝稱為商湯﹞,歷史上稱為「武湯革命」或者「貴族革命」。商傳到最後一代紂王,商紂無道又囚禁了周的領袖姬昌,最終姬昌之子姬發,由其弟周公旦及太公望﹝姜太子或姜子牙﹞輔助推翻商朝,成立周朝,稱為武王。周傳到幽王時,為博寵妃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因而失信諸侯,後來犬﹝西﹞戎入侵而死,其子繼位為平王。
因為國都戰亂及被破壞,平王只好向東遷都洛陽,從此稱為東周,天子從此不為尊重,諸侯坐大互相征伐,大國吞併小國,混亂非常,歷史學家以孔子寫有關此段時間叫《春秋》的書,而稱之為「春秋」時代,在春秋時間內出現了五位強人,他們以尊崇周天子是自重,稱霸中原,史稱「春秋五霸」:先後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及秦穆公。在五霸之外,春秋後期的南方出現了兩個相對五霸為小的世仇國家,吳及越都先後出現領導時期,在春秋時期,周天子雖然仍受各諸侯表面尊重,不過已只是平起平坐,甚至看人臉色的難堪局面。
發展到春秋後期,很多細小的國家早已不存在,諸侯中的晉國被三個家族滅亡分成趙、魏、韓三國,史稱「三家分晉」,從此剩下七個最大的齊楚燕韓趙魏秦,另外還有幾個微不足道小國及京畿土地的東周天子存在,歷史學家以漢代劉向寫的《戰國策》一書稱為「戰國時代」。戰國時代最後由秦國先後滅了六國而結束東周以來的混亂的中國,秦王嬴政統一全國後,將自己功比三皇五帝而改稱「始皇帝」,準備永世相傳下去,不料死後只傳到秦二世就全國動亂,陳勝吳廣揭竿起義,最後由楚漢兩支起義軍把秦消滅。
秦亡後,楚漢兩軍相爭,最終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勝利建立漢朝,立國之初因戰亂太久而國力很弱,經常給外族匈奴騷擾,長期以和親政策安撫,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階段,傳至武帝,國力強盛而開始對匈奴反撃,先後有衛青及霍去病等年輕將軍主動出撃,經過三次戰役將匈奴打得敗走漠北,一雪前恥並打通河西走廊,拓展國家版圖。武帝為了鞏固政權,在政治上推行儒家思想,禁制其他學說。在外交及經濟方面,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中亞的貿易通道,開闢絲綢之路的,大大促進了陸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國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帝國,甚至以後中國人以自稱漢人為榮的光輝歷史。
漢朝傳至成帝時,外戚王莽專權,及後更謀取孺子嬰禪讓稱帝(註1),改國號新。王莽慕古推行新政,無奈犯了閉門造車,朝令夕改之過,人民難以應付而引致農民作亂,其中以赤眉及綠林兩軍勢力最大,最後由漢室後裔劉秀掃平各勢力而得復漢,定都洛陽,是為漢光武帝,史稱「光武中興」,為了有別於之前的建都長安的西漢,歷史學家稱之為東漢或後漢。東漢初期仍是強大的帝國,曾有班超出使西域以宣揚國威,足跡達今日波斯灣諸國。無奈中後期的皇帝都壽命不長或幼年即位,造就了外戚與宦官把持朝政,並互相殘殺,兩次黨錮之禍後更發生黃巾賊作亂,之後各地藩鎮割據,互相攻伐,丞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天子已名存實亡,最後剩下曹操、劉備及孫權三股最大勢力,在荊州赤壁之戰後,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此後,曹操之子丕篡漢稱魏帝,劉備及孫權先後自立為蜀國及吳國,史稱三國時期。
【註1: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控制朝政,(姪輩王莽為人善偽而慕古,騙取大權;及哀帝繼位,傅、丁兩太后家族得勢,莽退位隱居新野,到哀帝崩,無子嗣,太王太后王政君掌璽,重任王莽為大司馬立漢平帝,並以 女嫁平帝為后,過五年毒殺平帝,立兩歲孺子嬰為太子,自稱攝皇帝,)再過幾年策動孺子嬰禪讓稱帝。】
三國是指 曹魏,劉備蜀漢及孫權東吳,後來魏國由權臣司馬炎逼魏帝讓位建立晉朝,晉又滅了蜀吳兩國統一全國,史家說三家盡歸司馬氏就是這段歷史。晉立國不久就發生八王之亂,元氣大傷,周圍外族乘機侵略中國,晉人紛紛南遷避難,造成大規模的中原文化向南移與百越文化交流。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和氐五個胡人游牧部落。在百餘年間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國家,其中較大的有十六國,史稱「五湖十六國」,這段歷史叫「五亂亂華」。因為中原混戰,晉室遷都建康﹝南 京﹞,後世稱為東晉,南北一直未停戰亂。在「五亂亂華」期間曾經發生一場非常出名的戰役,當時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對掃平北方後,親率號稱百萬大軍南下,期望一舉消滅東晉,晉朝野震動,當時晉室南遷的中原大家族互相爭鬥,桓溫控制朝野,謝安臨危受命抗敵,派謝石為主將,謝玄為先鋒迎敵,與北軍對峙於淝水隔岸,當時雙方兵力懸殊,苻堅以十比一的兵力壓境,曾有「投鞭斷流」之豪言;謝石知道北軍欲速戰速決,要求北軍讓出空間等晉軍渡河決戰,苻堅信心十足,不以 為意接納大軍後徹,不料大部隊移動之際,晉降將朱序在秦軍陣後大叫:「前線的秦軍敗退了!」秦軍陣前大亂,晉軍乘機全力攻擊,大敗秦軍,一時「風聲鶴唳」,「五草木皆兵」,晉軍全面大勝,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強的出名戰例。
宋齊梁陳南京帝,北魏東西齊至周,隋唐中國又統一,玄武門前兄弟仇
東晉後來給功臣劉裕篡奪,改國號宋,從此中國又進入了另一個上百年的南北分治,朝代更替的階段,史稱「南北朝」,它是承接著三國後一直未曾安定的中國歷史,為了方便記憶,史家簡稱這三百多年的時間為「魏晉南北朝」,中間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又分成長江以南的宋、齊、梁、陳四個「南朝」帝國,而北方在淝水之戰前秦敗後,各族紛紛獨立,又陷入混戰局面,先後有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及北齊等外族王朝,互相對峙交戰的形勢。南北朝結束是沿於的北周外戚楊堅在大權掌握後,篡位建立隋朝,其後再將南朝的陳國消滅,中國又從新出現統一局面。隋朝創立科舉制度,以考試選取官員的第一個朝代,從此維持一千多年,讓平民可以通過讀書提供向上爬升地位的機會。隋文帝傳位給煬帝後,因好大喜功而引起民變,群雄割據而亡國,最後李淵平定群雄,建立唐朝,唐在建國不久即發生兄弟相殘爭位的「玄武門之變」,李淵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門伏殺太子及弟弟,最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
唐太宗是中國史上少數的英明君主之一,在位時勵精圖治,用人以材,廣納意見,使國家強盛,當時各國遣使來朝,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可音克﹞可汗在外族是王的尊稱,可知道他在各國地位之敬重,創立了中國歷史上另一個超級皇朝,史稱「貞觀之治」。太宗死後傳位高宗,高宗死,太子顯繼位為中宗,太后武則天﹝曌--自創之名,音照﹞掌政,後廢中宗立四王子旦為睿宗,及後更自立為武周皇帝,她是中國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武則天是太宗的才人,賜號武媚,太宗死後依例出家,後為高宗寵幸為昭儀,後封皇后,武則天是一個少有的聰明又貌美女性,為政不讓於任何男性明君。﹞武則天死後由唐中宗恢復唐朝,接著發生了韋后專政,由睿宗第三子李隆基平定亂局,後成為玄宗﹝清代因避康熙諱稱之為唐明皇﹞,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是唐代第二個高峰,同時也是轉弱的開始,其後發生了安史之亂,宦官專政及牛李黨爭,唐末發生黃巢之亂及藩鎮割據,最後由藩鎮朱溫篡唐稱帝。
朱溫又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從此中國又陷入大混亂時代,主要都是大小藩鎮割據自立,其中有五個當時最大的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及後周,再加很多小國,其中又有十個相對較有實力的小的國家:吳國、南唐,吳越、閩、北漢、前蜀、後蜀、荊南、楚及南漢。史稱「五代十國」。在這個混亂時代,中國本土周圍發生影響很大,其中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 ﹝北京天津及附近一帶﹞給外族契丹,這一地方之後幾個朝代近二百年都沒能收復,而契丹頻頻南侵並得以建立遼朝,西南方的交趾 ﹝越南﹞逐漸脫離中國的藩屬,以至最終獨立。五代後周世宗死後,統領禁軍的趙匡胤受命禦敵,乘機謀反,大軍到達陳橋驛發生嘩變,將士以黃袍加諸趙匡胤身上,擁立為帝,所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就是這段歷史。
趙匡胤即
位改國號宋,隨後分別蕩平其餘各國統一中國,但北方及西方大地一直未能收復,宋自立國以來,即與西夏與遼為鄰,長期處於對敵狀態,而且是被動的一方,趙家是以武人篡奪得天下,之後曾「杯酒釋兵權」,令有兵權的將軍交出兵權,實行中央集權,因而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有宋一代,武功積弱而曾稱雄四方,不過在文治方面,秉承華夏文化傳統,發展卻非常出色,跟唐代同時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光輝的朝代,「唐宋八大家」,就是說兩代八位最出色的中國文人﹝唐代韓愈、柳宗元
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及曾鞏八位﹞。
【唐詩宋
詞是代表當朝文壇特色,說起宋詞要提一下五代十國的南唐李後主是非常出色的詞人。
﹝他填的一闕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中國文壇上出名的作品,而他的父親也是出色的詞人,曾有「吹縐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名句引為佳話。﹞】
宋代曾經發生過王安石變法,引起以司馬光為首的舊派反對,造成新舊兩黨政爭後來演變成排除異己的權力鬥爭,史稱「新舊黨爭」,被流放者遠至嶺南荒蕪之地。宋室積弱長年要向遼國繳納歲幣,後來北方金國興起,宋徽宗跟金人合盟共同攻遼,不料宋兵大敗,金人乘機侵犯宋境,最後更把宋朝徽欽二宗擄走,最終客死異鄉,史稱「靖康之恥」。自後開封被佔,高宗繼位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此時南宋已國力衰弱,無力北閥,望偏安南方,時人林升有詩《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諷刺朝野只顧歌舞昇平,不思反攻之哀。
南宋偏安之時,北方大漠出現了一個強大的蒙古族崛起,領袖「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了北方大漠,開展了歷史上最帝國的一頁,後世人稱他為天之嬌子,蒙古兵非常兇悍,先後發動三次西征,橫掃西亞兩洲,遠達意大利威尼斯,前鋒已經進軍到今東北義大利,蒙古帝國傳至忽必烈後,吞併隔在蒙古與南朝之間的金國,之後又再滅了南宋皇朝,佔領了整個中國大地,改國號元,蒙古人在歐亞佔領土地上建立了「四大汗國」。元朝入主中原後,繁華的中國在經濟及文化停滯不前甚至倒退,蒙古在政制上歧視漢人,漢人生活在黑暗的日子中。元朝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白蓮教韓山童與劉福通鼓動百姓反抗元朝,建立紅巾軍,據有河南與安徽等地,韓山童自稱明王,其中一支紅巾軍郭子興部,屬下朱元璋佔領了今日南京之地確立自己的基地,與當時的陳友諒爭雄,朱元璋出生貧窮,曾在佛門出家,受好友湯和勸說投靠郭子興起義,最後在徐達,常遇春及軍師劉基﹝劉伯溫﹞等人輔助下,平定所有各地勢力及元軍,建立大明,是為明太祖,定都應天府後改為南京,以開封府為北京,建元洪武。
洪武創明永樂繼,七下西洋萬國投,盛衰禍緣土本堡,倭寇黨爭宦官籌
明太祖即位後,積極恢復社會民生及經濟,懲治貪官,國家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太祖死後傳位孫兒允炆,年號建文,因削藩而引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反抗,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建文隨失蹤。朱棣奪位登基,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朱棣頗有乃父之能,即位後改善政制,經濟及疆土都得到發展,他在明初是燕王,基礎都在北京,所以不久就遷都北京,在位時編修《永樂大典》及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國力頂盛,很多外國都派遣使節來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朝由盛轉衰始於英宗時的「土本堡之變」﹝英宗從小信任擅權宦官王振,當外族瓦剌入侵時竟然接受王振聳擁御駕親征,王振半途得知前線戰敗,恐懼而急忙撤退,英宗走至土木堡被瓦剌追上成為俘虜,雖然後來瓦拉兵臨北京,以英宗要脅明朝,事件最終明改立代宗而帶出複雜情況,瓦拉也不得逞,不過此後明宦官一直把持朝政,朋比為奸,其後又發生倭寇之亂﹝日本浪人沿海搶掠殺人﹞等事件,明朝國力也日漸衰落。
明代晚期發生了三件皇宮寄案: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案件發生在大內而涉及皇帝的安危,顯示明室混亂,朝代末落已出現徵兆,三案引致黨爭及宦官對立,而明自中葉起已一直發生民變,晚年出現了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及張獻忠等農民作反起事,最後闖王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崇幀帝登上煤山自縊,明亡。明朝晚期曾經由袁崇煥在山海關外抗拒後金入侵中國,滿州人再強也無力再進一步侵犯中國,後來袁給誣陷凌遲處死,在闖王攻入紫禁城後,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開關引清兵攻打闖軍,最後滿州清朝入主紫禁城,中國人從此在外族人統治下生活。【三案:明代的二案是梃擊案、紅丸案及移宮案。】
清朝雖然是以外族滿州人統治中國,但在入主中原的初期出現了三個強勢皇帝:康熙,雍正及乾隆。滿州人未入關前在很多方面已漢化,入主中原後全面接受漢文化治國,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經過康熙這位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主政,國力很快就回復至明初盛勢情況,之後雍正繼位,他非常勤力,痛恨貪官,全力打擊,再傳王乾隆時,中國的國力發展到頂峰,國土版圖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經濟發展也是最強的時代,他們三帝在位的光輝,史稱康雍乾盛世,不過任何朝代高峰都代表那是轉弱的開始,乾隆在位時間很長,又好大喜功,稅收入不敷支,到他晚年已國庫空虛,適時西方歐州正值發展高峰時期,四出擴張侵略,此起彼落的情況下,中國最終都難逃劫數,中國在之後一百多年受盡列強欺壓,幾乎瓜分土地至亡國的苦難。
滿清道光年間英國商人在廣東地區販賣鴉片,派欽差大臣林則徐禁煙,並在虎門銷煙,英國發起戰爭,清廷最終以割讓香港為賠償結束事件,是為第一次「鴉片戰爭」,從此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形成以後香港華人百多年跟大陸分離的局面。自從鴉片戰爭後,廣州成為鴉片集散地,屢次科舉失敗的廣東人洪秀全,目睹鴉片戰爭的煙毒遺害,借西方宗教名義,發起以拜上帝會為基礎吸納教眾,自稱天王,仍上帝之子,基督之弟,聚集教徒作反,號稱太平天國,清廷派漢人曾國藩領湘軍子弟兵最終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在中國受西方列強入侵之際,日本也一樣受侵,但日本在面對入侵後即極展開明治維新而國力從根本上改變,在國策上積極向周邊國家侵略,中國當然成為目標對象,長期策劃攻打清朝。在光緒年間日本入侵朝鮮而引至清日交戰,最後在甲午年更發生當代世界最大的海上決戰,戰場在黃海,當時日本海軍以艦隊頓位弱勢對表面較強的清艦隊,將清朝艦隊打致全軍覆沒,清之海軍精英摧殘殆盡,震驚朝野,引為國恥。1898年中國曆法是戊戌年,親政不久的年輕皇帝光緒,起用平民康有為等六人推行改革,無奈觸動皇室權益,引來慈禧太后的阻撓及打擊,最終引致光緒皇被軟禁,六君子或死或逃,一百零三日短暫的改革無疾而終,史稱「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
兩年後又發生八國聯軍﹝英、美、法、俄、德、義、奧、日﹞借義和團事件發動戰事,乘機掠奪中國財富,至此大清已呈破敗之局,苟延殘喘。慈禧太后晚年囚禁光緒直到兩人皆死,清庭氣數已盡,捧出三歲的宣統小皇帝登基,未幾即亡國,中華民族進入共和國新時代,要振興中國國運與列強爭輝需靠全體中華兒女全力以附。
中國歷代王朝演變並同期各地關係簡介表
論語篇
中國古代史講義 (工聯會)
大型棋盤遊戲--八旗爭霸
紫禁城紙模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