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身法的來龍去脈
 

區焯凡解說秀身法的來龍去脈 (2024.09.09)

少年時喜歡聽父母講他們早年家鄉經歷,估不到這些點滴陳年往事,竟然成為我構思二文秀身法的動力。 這些點滴往事包括母親祖輩,在故鄉是開設中藥店的樸實小商人,因為她很年輕就跟隨在港工作的五姑姐來了香港,沒料到因為日本侵華,自始與父母永訣,這是她終生遺憾。因當時年輕,對祖業了解有限,好在五姑姐偶然也跟她回憶鄉下故事,這些也是跟我說過往事的部份材料。 材料當中有提及祖上曾經有當地名醫,有為大戶富豪及女眷的養生保健方法,另有一套回春內功,這些都是啟發我這套二文秀身法的主要材料。 秀身法材料的另一個來源,是從我爸年輕時的危險經歷,事緣也由於日本侵略中國而起。 我那從未見過面的祖父,當時身為村長兼私塾老師的他,有見於戰禍已漫延至本鄉,讓我爸離開出生之地,遠走香港投靠親戚,在那個苦難的時期,他一人攀山涉水步行出香港。 可能路途太遠,兼程加上捱餓而暈倒途中,可知當人暈倒在荒野,如果無人援救,那是非常危險的事。當年聽我爸說原來有一個老道士救醒了他,事後更教他一些抒展血氣的保健方法,這就是部份秀身法技巧的來源。 上述這些材料當然不是秀身法技巧的全部,從接收這些認知開始,到功法定形是漫長的,前後幾十年的時間。中間曾經過我一個表哥,他七十年代初從廣州來香港,之後去了美國,七十年代後期後來又回港,這段時間住在我家,我們關係很好,他是有宗教信仰的,也對中國氣功有所認識;我從他身上開始對這些相對認為神秘的知識,從無知、好奇到探索,這也是我後來學習術數的啟蒙。 除了術數之外,我開始對氣功這類東西有皮毛認知;自此,除了多看文史哲書籍外,術數及氣功書籍也是我讀書的項目,當中對術數更一直延達二三十年之久,對命理哲學算是花了點心思,這對摸索秀身法也算不無幫助。 至於氣功一門,則因後來投身創業而停頓,直至我糖尿病確診後,對病情之探究,除閱讀有關資訊外,開始思考針對病源等問題,翻起了我對氣功的記憶;同時想起父母以前說的陳年往事。 最重要一事令我對氣功有所重視,必需一提,在長期閱讀刊物時,偶然看過一篇文章,是一個僑居加拿大的西醫寫的雜文,主題是太極,內文提及某台灣國學大師,他也是太極老師傅,至今我已忘記了大師姓名。大師指出氣功達至一定功力時,時會發現它會令人有一種輕微而不激動的性興奮感覺,這點他是認同的。 這事我不久已忘記了,但在自行鍛鍊秀身法一段日子後,無意間丹田有份莫名之感。起初亦不為意,但一些時間後忽然想起該文章大師之說,我開始留意練習時之反應,尤以正坐時最易感受,最後我得出答案,它是有那份莫名感覺,這說明內在器官是受動之反應;但當沒有運功時絕無那份輕微感覺,也間接表示二文秀身法靜功之可信性;若意念其他器官,或有同功之效,這並非單純口說無依據或者用作宣傳綽頭之用。 因為鍛鍊長久而有那點點特別感覺一事,我曾反覆思考,究竟是否真的內功有進步?還是甚麼原因,另外存疑的就是因人而異,再者男性可以而女性又可能嗎,有待求證... (下續)

秀身法的來龍去脈

話題說遠了,再回到當時當,我開始稍作實驗性的練習,嘗試這些點滴材料,是否對病情會有幫助,漸漸形成一個習慣,再展開了探究這些混雜材料,綜合整理,不知不覺間,由確診至決定發展這項目已24年,自問身體仍算不差,自我感覺良好。 在此一提,我自從病發開始,有一年多比較積極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例如少糖少澱粉類食物等,是會盡量減少,但現代社會,每天午飯仍依舊與同事在外聚餐,要絕對跟隨醫生指示戒食確是難事。 但我以平常心對待病情,人的個性是自我剋制天敵,偶然是會有惰性;所以在一段時間後會循舊習慣生活的,不過仍會間歇性自我提醒,這對身體是必須的。慢慢地至今一直保持過往的大部份生活習慣,包括飲食品種,只是從份量及慣性略作調整;例如米飯等減量,粥品是我喜歡食品之一,次數是減少了,但並未像很多醫生說不可食粥。甜食偶然也是會食,但我從不是一個好甜食的人,因此並不覺得自己與病前戒甜食有太大分別。 平心而論,很多患者病齡十年後都需要打胰島素針,或者身體器官出現病變,甚至身故。我認識幾個朋友或同事就是病發沒幾年就因糖尿病引發的其他問題而身故,而且當中有年紀比我少的,我一直認為那是不嚴肅重視自己身體的最大原因。 最後補充一下有關術數在秀身法的應用,由於很多人對術數存在懷疑態度,因此花點時間與大家分享。 每個人的出生時間都從出生那天決定了,早上出生與晚上出生,本身就存著了自身體質密碼,人也因此有不同時段的生理強弱差別,有些人習慣晨早起床,早上精神旺盛,也喜歡早上處理重要事項,入夜就很早上床。相反地,有些人是愈夜愈精神,最喜歡不夜天,所謂“夜未央”就是這種貓頭鷹部隊,白天死懶床上,都是因為出生時間定了生理時鐘。 這是古人從觀察得出術數的出生八字,以分別各人身體命運的差異,所以秀身法中跟據我媽曾依她五姑姐說的秘法資料,雖然當年我媽是不知原因,我更是年少無知,無法理解;但經過多年的研習術數,從材料加上腦海點滴記憶,制訂了心法內容。 至此,有人會質疑我如何能記得陳年雜事,其實我有一個自己秘密,對於老舊記憶,可能比很多人相對較強的,從我現在仍能記得部份小學中文課本內容,有些甚至仍可以背念原文。例如我在多年前與工聯會合作主辦的一次歷史座談會中,提到了成語“以訛傳訛”中,引述小學時讀過的一課內容,很多人提起都說小學中文課內容,早已煙消雲散;當然這只其中是一個例子,但證明我對中文字文章的長期記憶是有少少過人之處,也令我整理秀身法材料時,腦海翻動時會有很多殘影自然浮現出來。

秀身法的來龍去脈

其他文章:秀身法與天人合一探奧

COOL!